您的位置: 首页 > 自杀事故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发 教育部门:争取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
2014/5/4 12:03:00 来源:< >
此前报道:琼海9岁女孩疑因和妈妈闹脾气上吊身亡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发,专家呼吁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珍惜生命意识
 
今年4月19日下午,琼海一名9岁小女孩因母亲带她哥哥外出看病,她希望随行遭拒而上吊身亡。生命的花朵尚未绽放,便以如此悲伤的方式凋零!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足以引人深思:未成年人为何如此轻率地结束宝贵的生命?如何才能在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安全的防火墙,让悲剧不再重演?
 
南国都市报记者 许欣 实习生 殷东贵/文
 
家长困惑:
 
青春期孩子心事越来越难猜
 
“以前儿子很听话,现在变得喜欢顶撞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为什么老管我?’我和他爸一旦干预,儿子心情就变得很糟。一旦玩上电脑,就不愿意做作业,作业一拖再拖,成绩直线下降。”海口张女士向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求助称,孩子上初中后,心事越来越难猜。“有时候我刻意提醒自己,和儿子说话要耐心一些,可看他那急躁的样子,感觉束手无策。”
 
还有一位母亲痛心地说,自家儿子爱电脑超过爱父母,有一天看他在电脑前坐了三四个钟头,担心他的眼睛受不住,就强行把他拉开。没想到,孩子像疯了一样,把母亲往后推了一把,母亲摔倒在地,所幸没有受伤。
 
一些家长说,渴望和老师面对面沟通,多聊些关于孩子学习、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听听老师的建议,但这明显就是一个奢望。可能是因为老师太忙,平时发短信不回,打电话不接,除了到学校开家长会,没有机会和学校老师见面或通话,无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记者从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了解到,14岁左右正在上初中的青少年,是来电、来访最为密集的群体。他们多是因为面临学习上的压力和人际交往上的困惑来求助,也有青少年和父母存在沟通障碍,向青少年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倾诉成长的烦恼。也有很多来电、来访者是学生家长,令他们苦恼的根源,也多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
 
“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是人生的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是人生的‘危险期’,也是分化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特级教师林泽龙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自杀、犯罪等令人揪心事件的易感人群。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阶段,青少年今后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人生态度、思维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奠定。”教育工作者丁海涛认为,孩子选择自杀或者出现自杀的倾向,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师不懂孩子,家长也不懂孩子。“在孩子遇到他自己不能排解的问题时,缺少及时和必要的沟通,最终只能逼着孩子选择过激的解决方式。”
 
老师苦恼:“生命教育”缺乏系统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未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校。老师主持班会,或者上思想政治课程时,或许会涉及关于珍爱生命的话题,但只是简单提及,很少有老师教导学生,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证明生命的价值。我们没有系统的教材,缺乏系统的思考,在很多学校,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海南省国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健康高级教师崔建华说,即使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也是欠缺生命教育的。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李惠君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生命教育处于被严重忽视的状态。
 
2010年12月28日,一项名为“构建和谐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在海口启动,该课题曾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根据计划,将在海南中学、海南省国兴中学、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琼台师专幼儿园等7所教育机构率先开展“生命教育”,把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关爱生命等理念渗透到课程中去。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缺乏经费,上述课题已搁浅。
 
专家建议:
 
多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有研究者表示,在自杀学生身上,有很明显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冲动。
 
他们遇到挫折或变故,极易一下子钻进牛角尖,把挫折无限放大,眼里看不到其他,这就导致其印象中的世界变得无比灰暗、令人绝望。除了成长环境顺利,缺乏挫折磨砺外,父母关爱不够、人际关系恶化、应试教育压力大、情感问题等都成为青少年想要轻生的理由。“这一方面和年轻人血气方刚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年轻人相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关。”心理专家们呼吁,学校应加强生命教育,比起纯粹传授知识和技能,学校还应多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至少让他们知晓在遭遇困惑时该向谁求助,并要提高他们对生命的珍惜意识。
 
“前天有个同学找我倾诉成长的苦恼,我和她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她所排斥的正是她优于别人的。”特级教师李惠君说,在教学生尊重珍惜生命的同时,还要传递给他们一个理念,那就是发展独特生命。“我常对学生说,桔子不要羡慕苹果,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要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其实,古代便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珍惜身体之告诫,还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为人处事之哲理。”李惠君认为,在网络时代开展生命教育,要教学生处理好以下几宗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和未来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们更为清晰、全面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李惠君还建议,在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下,班主任老师要珍惜每周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部门:争取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谈及生命教育,教育界人士普遍寄希望于心理健康课程。然而,因为缺乏师资,我省还有很多中小学校并未开设这类课程。教育部于2012年底公布新
 
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每500人配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计算,全省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多人。然而,目前,全省中小学校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或三级证书的教师仅有300多人。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先把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起来,再努力争取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卢刚说,近期计划是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现有专业资源,帮助青少年及时排解成长的烦恼。
 
自杀诱因多是日常小事
 
2014年1月23日,海口市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无意中听到母亲与班主任的通话,于是大喊一声:
 
“我再也不要上学了!”来到附近一栋公寓纵身跳下。
 
2014年1月24日下午,海口佳佳经典小区有人跳楼自杀,死者是一位中学生。2013年9月,临高县一13岁男孩上课迟到没带书包,被班主任扇耳光后从学校3楼跳下,造成腰椎爆裂性骨折。
 
2010年11月4日,文昌一高三女生在复读期间不堪压力,在学校教室自杀,经抢救无效身亡。
 
2009年12月22日,三亚某民办学校一名初二男生因为抽烟挨老师批评,从教学楼5楼一跃而下……
 
在本地媒体随机搜索,可以查到很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搜索国内近年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其缘由更是五花八门:有被要求剪头发自杀的,有被人冤枉自杀的,有因父亲不给买手机自杀的,有因家庭矛盾自杀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报告显示,全球与暴力相关的死亡率中,死于自杀者已高居首位,超过了战争和凶杀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总和。有数据表示,我国目前每年约有19.3万-28.7万人死于自杀,约150万人因家人或好友的自杀而出现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创伤。
 
据WHO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在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排在第一位的死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