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长沙龙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塞北江南铸师魂---怀柔茶坞铁路中学校长刘立清
2014/8/5 10:39:00 来源:< >
 

塞北江南铸师魂 无声泽物“泡菜”心

  ——记北京市怀柔区茶坞铁路中学校长刘立清

 

  陆游有诗《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诗讲的是“梅”的孤寂、坚韧、无声、无私,风雨之间,断桥之畔,“梅”饱受淋漓、摇坠,直至残枝朽干,唯留一缕幽香于天地之间——“梅魂”。

  茶铁坞铁路中学坐落于青山潺水之间,屹立在青青麦田之畔,宛若一枝孤高铮铮的寒梅。初见茶坞铁中时,顿觉一阵入人心扉的清馨:土地平旷者,整洁的校园环境;草色帘青者,宽广的足球场;朗朗读书者,莘莘学子;诲人不倦者,温文师也……

 

  见其校如见其人,初次见到刘立清校长时,立觉他与茶坞铁中有着某种内在的“同魂”:孤寂——投生教育十几年,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坚韧——为人正直诚实,一切行事、以“义”字为上;无声——提倡环境育人,仿若春雨、润物无声;无私——先“师”之忧而忧,后“生”之乐而乐。几年来,他在茶坞铁中这所塞外名校上辛勤耕耘,以著名的“泡菜”理论极大地推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与茶坞铁中的广大教师同心协力、努力拼搏,使得茶坞铁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今的茶坞铁路中学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设备一流、教职工队伍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社会认可度一流的高水平学校。同时,他的个人成果也是极为丰硕的:他撰写的论文《劳技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及实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求实创新发展民族教育》等多次在北京教育系统获奖,先后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民主管理工作优秀校长”、“怀柔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管理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教师队伍建设:“留人”之策

 

  《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一校之“道”,谓之“和”: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刘立清校长深明这一点,也深长于这一点——为了形成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他坚持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方针,提出了“尊重教师人格、重视教师教育、加强教师管理、促进教师培训”的观点,采取了几项关键性措施:

 

  政策留人——时刻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心头。刘立清校长所谓的“政策留人”即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政策、规章,积极地帮助教师学习、创新、发展,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工会的调控功能,帮助教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成立教代会、老教师协会,促进中、青、老教师的共同进步;创造良好、宽松、欢悦的工作氛围,积极地为教师的未来出谋划策,努力为广大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发挥党组织作用,以身作则,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大力促进学校管理、评议的民主化,聆听教师之心声,想教师之所想,为教师之所为。

 

  待遇留人——将为教师谋福利落到实处。教师的福利待遇是刘立清校长的关注焦点之一。为此,他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尽可能的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让广大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待遇走在兄弟院校的前列,以此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各项业余活动,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让教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到“家园”的温馨,同时,也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使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他人:另外,他还创办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健身俱乐部巩固了每一位教师的革命之本——身体,宏大的合唱比赛愉悦着每一位教师的育人之心,欢快的文艺晚会挥洒着为师者的青春才华,巧夺天工的工艺陶冶着每一位教师的审美情操。

 

  誓言留人——树立学校的整体意识和他人意识。为了增强学校的人心凝聚力,刘立清校长利用学校的例会、研讨会、集体备课以及板报、广播、文化墙等各种形式宣传“校荣我荣、他荣我荣”的理念精神,努力营造“我为学校、我为他人”的和谐工作环境,带头做好每一项工作,深入广大一线教师之中,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内心深处,将“人”与“校”无间地融为一体,形成“物我合一、人校两忘”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气息。在宣传的基础上,他还加强乐沟通了解机制,倾听一线教职工的苦与怨,加强了创新学习机制,升华一线教师的思想境界,加强了激励评价机制,坚持营造团结、和睦、向上的校风校俗,为打造一个上下沟通、协调一致、紧密结合的工作新局面而步步为营、努力拼搏。

 

  对刘立清校长来说,不论是政策留人,还是还是待遇留人,或是誓言留人,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一支强劲有力的教师队伍。在谦谦人师的思想升华与精神历练中,茶坞铁中实现着富于自我特色的“传道、授业、解惑”。

 

学校管理建设:“软硬”兼施

 

  诗圣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讲的是“雨”之“润物”的潜移默化,也喻示着环境对人的制约、影响、陶冶。刘立清校长深明“环境育人”的道理,于是,他毅然提出了“泡菜”理论:“人从总体上说是社会的人——泡菜汤料对泡菜质量来说更为关键——真正的好学校就是要处心积虑酝酿出一缸好‘汤料’”。为了酝酿好茶坞铁中这缸好“汤料”,刘立清校长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

 

硬环境

 

  教学设备一流化。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硬件中的硬件,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设备,刘立清校长多方面筹集资金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硬件,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18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录课室1个,每一个实验室、备课室、教室都配备有精致的教学器材、实验器材,每一位教职工都拥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此外,还建成了学生机房、音乐教室、舞蹈练功房、美术活动室、生物实验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心理咨询室、塑胶篮球场等,对所有的教学楼和宿舍进行了装修和翻建,为高品质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环境生态化。优质的自然环境意味着一份舒适欢愉的心情。为了让每一名学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刘立清校长坚持不断改造校园环境的生态化,目前,学校的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花草树木达80多个品种,草坪3000多平方米,被誉为“首都花园式”单位。不论是“小桥流水”、“古亭心语”,亦或“竹林鸟鸣”、“长廊闻书”,每一处自然景观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无间地交融为一体,在绿色的校园环境中,学生的漫步、晨读都成为一种性情情操的陶冶。

 

  校园文化健康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为此,刘立清校长在每一个空间、细节上下足了功夫,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中心花园”建造了以“愿景”为主题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将中、小学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睿智楼”和“聪慧楼”;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对全校楼道、楼梯、教室、中厅进行了主题不同的文化布置,如“睿智楼”的“交往”、“励志”,“聪慧楼”的古谚、古训,这一切都时时刻刻地提高着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

 

软环境

 

  家园——“校荣我荣、他荣我荣”。“校荣我荣、他荣我荣”即“学校的荣誉就是我的光荣,同学、同事的荣誉就是我的光荣。”这是一种以爱营造的不分你我的家庭式氛围。刘立清校长总是能够抓住考出好成绩、赢得好成果、取得好名次等“荣耀”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奋进,也让每一位同学分享、共感他人的荣誉,萌发“我要努力争取荣誉,我要让同学分享我的荣誉,我要为学校争取荣誉”的愿望。与此同时,也将这种共荣共誉的传统深入到教师队伍中,滋生“以学校荣誉为重,他人的荣誉就是学校的荣誉,我为之光荣”的良好工作氛围。

 

  乐园——“自我管理、自觉行动”。所谓“自我管理、自觉行动”就是破除传统的“清规戒律”、“看管惩戒”的教学管理模式,让班级、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翁,有力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为了减少班级与班级、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的摩擦,缓解校方与班主任以“扣钱”对话的紧张关系,刘立清校长采取了班级评比不与班主任津贴挂钩的有效举措;以“班级管理争先创优”、“优化班级小环境、争创文明和谐班”等特色活动消除学生对学校、班级与教师的逆反心理,为学生创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爱”——师与生的心灵之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关互爱是更为重要的,跨越师生之间的心理屏障只有一条道路——“爱”,正所谓:“当教育过程充满爱的时候教育成效就近在咫尺了。”为此,刘立清校长倡导先“友”后“师”:教师“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一起“孩子气”一次——跳绳、踢足球、打篮球……与学生一起生活,经常性地谈心、闲聊,了解学生的想法,体谅学生的难处;当学生过生日时,送学生一份小礼物,当学生生病时,送学生一次呵护……一句话,师者,父母也,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

 

  几十年来,茶坞铁路中学在教育、教学、文化等各项工作中进行精磨细练,形成了富于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均衡发展”,铸就了卓绝的办学特色——“以优雅和谐的环境,育高品质的人格和学识。”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茶坞铁路中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进步,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2005-2008年连续四年中考成绩均名列怀柔区前茅,每年考入怀柔一中的人数均占全体考生人数的30%以上,2005-2008年的全区小学语、数、外质量检测中,各科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学校”、“怀柔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北京初中建设工程先进集体”、“新课程大奖赛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