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长沙龙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学校"大能人"---北京大兴区第五中学校长王俊卿
2014/8/8 9:48:00 来源:< >
 

走进北京市大兴区第五中学,“崇德、互育、精研、笃学”8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遒劲地诠释着大兴五中师生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追求高尚品德,精于业务钻研的务实求真作风。校长王俊卿说:“对于‘硬件’建设不占优势的五中,加强‘软件’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发挥强有力的团队精神,提升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秉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指导思想,学校教学成绩逐年提高,2009年大兴区中考第一名就出在大兴五中。如今,这所曾经基础薄弱的学校已成为家长信得过的好学校,王俊卿成了师生和家长眼中的“大能人”。

 

  普通学校里的“大能人”

  ——北京市大兴区第五中学校长王俊卿

 

以德治校实现教师自治

 

  王俊卿1975年参加工作,在大兴礼贤中学任化学教师,1989年来到大兴五中任职,自1995年任五中副校长,2000年任书记,2003年走上校长岗位。

 

  上任后,王俊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和“只要提供恰当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一起,把人心凝聚到一起。王俊卿认为:对于一所学校,管理的灵魂离不开教师,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学艺术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她本着“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建设一个凝聚人心的领导班子,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广大教职工凝聚在班子周围,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开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抓住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为此,王俊卿带领教师们通过各种活动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以活动引领教师形成共同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学校的培养机制是:以制度约束人,用榜样激励人,靠感情凝聚人,以师爱感染人。学校制定了《大兴五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建立了教学档案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制定了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制度,完善了校级骨干教师、功勋教师评选等制度。学校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出版五中荣誉册,用身边的榜样互相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每个教师起到了约束、规范、警示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由他律向自律,由有压力向有动力,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的过程。”王俊卿说。

 

  “让学生因我而感动,因感动而奋斗,因奋斗而成功。”成为学校教师对师爱最深刻的诠释。一切井然有序开展的大兴五中在实践中坚持“三个一”的教育理念,即:宣传一个观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教师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提高一种能力——“让教育成为一种艺术的能力”,教师必须能够对每个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弘扬一种精神——“奉献”,这是教师高尚的人格所在,也是教师职业受到人们普遍尊敬赞誉所在。

 

  在王俊卿的带领下,这所建校20余年来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发展为今天的区级示范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学校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显著的成绩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爱生如子 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众所周知,大兴五中录取的高中、初中生源在大兴范围内不是最好的,充其量生源质量居于中游状态,但任何一个学生走进这所学校,对一个管理者而言,就有责任释放出学生所有的智力潜能。这个理念从王俊卿的团队精神可窥一斑。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员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学科瘸腿;特殊发展,培养个性发展特长;和谐发展,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正是围绕这样的思想来展开和进行的。

 

  为此,王俊卿和五中的教师们一起研究实践了“同伴协作,互育成长”的德育模式。他们将每个教学班分成79人的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小的群体,不同的学生“捆绑在一起”,彼此关心、相互帮助,这样既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又能利用小团体把学生凝聚在一起。“DA师”、“火箭队”、“翔鹰”、“梦之队”……一系列有着独具个性名称的小组的建立,让4050人的班级变得井然有序、和谐快乐,成绩好的学生,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成就感;学习落后的学生,因为别人的帮助有了巨大的进步。“因团队荣誉约束自己,为集体创优帮助他人”成为被学生认可的、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口号,同伴的约束比老师的要求更有效。20073月,学校申报了“以同伴互育方式促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市级科研课题,获得批准。“同伴互育”换来了师生友爱、同学互助、班级向上、校园和谐的育人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学校高二年级组长李学芝说:“王校长一直强调大教育观指导下的办学思想,她要求广大教师,不放弃一个学生,坚决不能因为分数把‘差生’推向社会。”学校科研主任孙福顺高度认同王俊卿 “宁可学校的成绩因他而低一点,也要把他拉回学校,否则,这几个月的没有管理的真空生活,就有可能让他走上邪路,对他的一生都将带来伤害”的观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王俊卿校长的信条,也是五中全体教师的人格砥砺。

 

  难以置信的是,在生源处于全区中等水平,中考人均分达435分的情况下,由于教师理解并坚持校长的教育理念,主动帮助落后学生,想方设法转化落后生,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升入直属高中的学生达到70%,高考本科上线6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开展协作、互育是分不开的。其理念不仅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会把中差生教优秀,让优秀生更优秀。”五中人的育人目标不但已经实现,并为学生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专业化发展促名师成长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立校之本,学校根据教师特点制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着力在师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搭建平台,通过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个人自学,使教师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学习型、科研型、实干型的教师队伍。

 

  王俊卿以制度建设为动力,加强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制度建设,严格常规管理。为每名任课教师建立教学档案,主要涉及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承担公开课、研究课情况,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及获奖情况,教学成绩等。对以上各项内容量化打分,作为教师一个学期教育教学考核和奖励工资的依据。

 

  教师的心有多大,学校就搭建多大的舞台。学校通过加强岗前培训、引导教师传帮带等科学化的方法进行引领,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引导他们由经验型教师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再由教研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提升,促使广大教师成为名师。教师们体会到王俊卿的良苦用心,他们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完善了专业化提升计划,并朝着名师的方向努力。高二年级是北京市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2009年初,学生们参加了全市统一会考,这个年级的化学组和物理组教师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所教的学生却在会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物理科目会考成绩及格率居全区第一,化学科目会考成绩及格率和良好率均列全区第一。

 

  仅20072008学年度,教师荣获国家、市、区级荣誉和奖项22次;2008年,学校新评选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25名、区级骨干教师32名。在2008年举行的全区教师、班主任基本功考核中,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有60余人获得个人一、二等奖。

 

以人为本打造幸福家园

 

  王俊卿时时提醒自己,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身不离群众,才能带好队伍,只有做教职工的知心人,才能把领导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她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好他们的贴心人、知心人,引路人,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了学校的进步发展。

 

  在大兴五中,校领导班子成员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补短,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扬长补短的故事已经被传为佳话。在大部分老师心中,学校成了工作的乐园、精神的家园。有些老师还打趣地说:“给我们张床吧,这样就可以住在学校了。”许多老师都把学校和班级当成了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学生把老师当成了如父母般的亲人,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校园,更像是温馨的亲情乐园。

 

  近几年,在王俊卿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王俊卿也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学校获首批“区级示范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 北京市“阳光心语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 北京市“优秀少年军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大兴区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王俊卿主持参与的课题研究,在选题、立项调查、研讨论文的撰写等全过程中身先士卒,带动了全校教科研工作攀登上较高层次。学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得到好评,大兴区教委在学校召开全区中学现场会,推广研究成果,王俊卿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目标教学实验研究“百优评选”活动中评为“优秀校长”。学校参与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获“优秀科研子课题实验研究”先进集体。王俊卿获“优秀科研指导奖”。学校立项的三个市级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以同伴互育的方式促学生健康成长”的课题研究,200710月市教科院在学校召开全市德育优秀案例现场会。2008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用12分钟专题报道学校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况,王俊卿还被评为大兴区“十佳校长”。

 

  “让师生因我而感动,因感动而奋斗,因奋斗而成功”。王俊卿以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大兴五中的每个教师和学生,带领着她的团队创造出令人感动的教育。

 

  34年来,王俊卿正是怀抱着“全员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一个美丽的教育梦想,选择了默默耕耘、执着坚守在普通学校这块园地。在她眼里,充满生机的校园如同生命的家园,她愿意“捧着一颗心来”,做一个永远的守望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