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一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培训计划 |
2009-11-11 15:50:00 来源:< > |
|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为切实作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赤水一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长:宋雪松
副组长:钟高华陆启林温志坚
成员:王培华杨毅吴少举王坤萍贾朝宏
王友兴江正川
三、目标和基本原则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师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师生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校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集中培训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四、主要内容
1、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技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2、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结合我校实情,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年级、班级可以根据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要做到:
(1)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
(2)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相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3)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
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
(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3)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4)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
(5)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树立不断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
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五、具体实施办法
1、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以及各班利用班会课等形式。
2、每学期分年级集中培训二次以上,培训后每生写书面心得交政教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