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聚会场所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学校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
2009-11-30 14:14:00 来源:< >
  1总则
  明确编制目的、依据及应急工作原则,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应急救援小组,并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及职责。
  3适用范围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本预案适用范围。一般应包括火灾、地震、食物中毒、大型集会、校园交通事故、疫情、拥挤踩踏、考试泄密、网络安全以及后勤供水、电、气、热等其他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等突发事件。
  4危险分析
  学校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及后果预测。包括: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潜在事故、灾害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重要保护目标的划分与分布等。
  以上内容可以危险源登记表、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或分布图等形式列出。
  5信息报告
  5.1信息报告与通知
  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明确事故信息接报程序。
  5.2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信息流程和时限。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种类以及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
  6应急处置程序
  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等级。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及协助处置等响应程序。
  6.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学校秩序恢复、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8培训与演练
  明确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的计划、方式和要求。
  9责任与奖惩
  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10附则
  明确本应急预案管理的有关内容,包括备案、维护和更新、制定与解释、实施时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