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师附小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实施方案 |
2009-12-18 10:56:00 来源:< > |
|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强化全校师生的防火灾意识,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防火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全校师生在火灾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防火自救应急工作,安全、快速逃离险境,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特实施应急疏散演练。
二、演练内容、目标
1.启动《酒师附小安全应急预案》;
2.全体师生掌握应急防火常识和发生火灾时自救互救知识;
3.全体师生按照正确的路线紧急疏散;
4.全体师生在5分钟内全部撤入安全地带。
三、演练时间
第一阶段:11月9日——11月22日,班主任利用晨会、班队会时间对各班学生进行火灾常识、应急防火、自救互救等知识培训;学生处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对全体师生进行防火避火、自护自救知识的宣传。
第二阶段:11月23日——11月29日,由班主任负责,各班进行防火避火和疏散练习,要求师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本班疏散时的撤离路线。各班要安排专人在第一时间及时打开前后门,并明确全班学生在撤离教室时该选择正确的出口。在火灾发生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学生要听从教师指挥,正在室内上课的任课教师指挥学生戴上口罩或用衣物捂住口鼻,弯腰沿疏散通道迅速撤出教学楼。
第三阶段:11月30日——12月4日,由年级组长负责,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防火避火和疏散练习。要求组内各班熟练掌握疏散撤离时的路线,组内教师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指挥学生安全、迅速、有序撤离到操场,在集结地清点人数并报告年级组长。
第四阶段:防火综合应急疏散演练。(12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演练的实施
1.第一发现人发出重大险情警报。(陈燕)
2.总指挥彭冰征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发布险情,并宣布启动《酒师附小安全应急预案》。
3.后勤保障部指挥李彩东组织总务人员和门卫迅速打开教学楼所有对外通道及学校大门、东门。
人员安排:李彩东负责打开正南门;朱新强负责打开正北门并切断电源;崔建刚负责打开教学楼东楼门;门卫负责校园东门;岳汉峰负责打开操场门;王江玲负责操场外围两端的安全防护;
4.对外联络部指挥王洪忠拨打电话110、119、120,并向教育局领导汇报险情,请求救援。
5.疏散指挥部指挥郭本清组织班主任疏散学生。听到“火灾发生”的警报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按照指定路线迅速地、有秩序地向校园、操场(宽阔空闲地)疏散。要求学生沿分配路线自觉形成双排队伍靠右行进,5分钟内集结在指定位置(一二年级在校园内集结,三至六年级在操场集结)。学生处主任陈燕、大队辅导员李晓霞、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先行到达的学生在指定位置集结。班主任清点人数,向疏散指挥部指挥郭本清报告。如发现未撤出学生,应派出教师进入险区紧急施救。
疏散路线:
一(1)、一(2)、二(2)、二(3)、三(1)、五(1)、五(2)、
五(3)、六(1)教学楼主楼梯教学楼北门校园(操场)
三(2)、三(3)、六(3)、六(2)教学东楼梯教学楼东门操场
一(3)、二(1)教学东北门校园
三(1)、四(1)、四(2)、四(3)教学楼主楼梯教学南门操场;
一二年级在校园内集结,三至六年级在操场集结。(在广播指挥下按一至五楼的顺序撤离,广播发出撤离指令的楼层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撤离,没有得到撤离指令的楼层时刻处于准备撤离状态,每楼层撤离间隔时间为30秒)
6.疏散通道内教师安排:
每班任课教师两人为一组,在教室上课的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另一名老师马上到班级岗位。
一(1)、一(2)班教学楼一楼大厅;一(3)、二(1)班一楼楼道;
二(2)班教学楼主楼梯一至二楼平台;二(3)、三(1)班二楼楼道;
三(2)班教学楼东楼梯一至二楼平台;四(2)、四(3)班三楼楼道;
三(3)班教学楼东楼梯二至三楼平台;五(2)、五(3)班四楼楼道;
四(1)班教学楼主楼梯二至三楼平台;
五(1)班教学楼主楼梯三至四楼平台;
六(1)班教学楼主楼梯四至五楼平台;
六(2)班教学楼东楼梯四至五楼平台;
六(3)班教学楼东楼梯三至四楼平台;
通道出口疏导人员:教学楼东门—马轶祖、崔建刚;教学楼东北门—薛玉萍;正北门—朱新强、王瑜;正南门—李彩东、张平;校园东门—王永林;操场门—岳汉峰;逸夫楼—殷菊萍、段宁;
搜救指挥部指挥万春元指挥富连芳、何生峰、殷娟分两组分别从教学主楼梯、教学东楼梯按五楼至一楼顺序对学生进行搜救,确保教学楼内无学生因病或因伤、残无法及时撤离。搜救工作结束后搜救指挥部人员最后撤入安全地带。
7.5分钟后,所有师生“安全脱险”,各年级组长向校长报告演练情况,校长宣布“校园安全演练圆满结束”。
8.全校学生按顺序带回教室。
9.校园安全演练工作小结。
五、其他安排
许万里保证演练期间广播系统正常,并摄取上报资料照片。
李晓霞保证无线话筒正常使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