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生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招聘
本栏推荐 +MORE
 
开展学校疏散演练及防灾减灾和卫生救护培训
2009-12-25 14:45:00 来源:< >
  为认真贯彻四川省红十字会、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紧急疏散演练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通知》(川红会发〔2009〕28号)文件精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展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卫生救护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15部委下发的《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坚持以保护师生的生命与健康为宗旨,以提高学校公共安全水平为目的,切实加强学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创建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平安和谐广元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2009年上半年,组织全市初级中学以上(含初中)学校以及接受红十字系统援建的博爱小学教师集中举办一次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卫生救护培训,合格者发给《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
  (二)从2009年下半年起,对全市教职员工分批次进行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并取得《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的教师担任本校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红十字卫生救护辅导员。采取分级辅导、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战演练等形式,本年度内在校师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三)通过培训,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达到“两知一会”(知道灾难的危害性、知道如何报警、会逃生自救互救);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安部消防局审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必读》教材以及红十字卫生救护培训内容向学生进行授课。通过演练,熟练掌握紧急疏散程序,面对突发事件能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在2010年内全市5%的教职员工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四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训,通过考试合格发给《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
  三、培训方法
  (一)短期培训。全市乡初中以上学校以及接受红十字系统援建的博爱小学“急救员”骨干培训由广元市红十字会、市公安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乡镇中心小学、幼儿园的全员培训由县区红十字会、公安局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组织(全市第一、二期急救员培训具体安排见附件)。
  (二)送教下乡。由参加全市“急救员”培训合格的骨干教师对本校教职员工进行全员辅导。也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提出申请,由市、县红十字会组织师资力量送教下乡,深入学校进行培训。
  (三)网络培训。市红十字会将相关培训资料挂在“广元市红十字会”网站“为你服务”栏目,各地各学校及教职员工个人均可上网浏览学习。
  四、培训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全市学校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的领导,市红十字会、市公安局、市教育局成立学校防灾减灾卫生救护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红十字会,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各级红十字会,公安消防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履行职责,以对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把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纳入教职员工岗位培训及学生素质和安全教育的内容,认真抓紧抓好,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安全素质,确保校园安全。
  (二)精心组织、增强实效
  1、开展学校紧急疏散、消防演练、防灾减灾以及卫生救护培训教育活动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坚持分类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在醒目的位置张贴紧急避险及消防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挂图,同时要充分利用刊物、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介,刊发播放紧急避险、消防安全、自救互救知识。通过宣传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参与性,提高广大师生紧急避险、消防疏散、自救互救的能力。
  3、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全国生产月、“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等时机组织好校园安全图片展,举办安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安全漫画展、自救互救技能大赛等,使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