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聚会场所 > 正文
  
 
本栏热点 +MORE
本栏推荐 +MORE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2010-3-29 14:47:00 来源:< >
  一、总则
  (一)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遵循以下原则:
  1.地震应急工作由学校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2.本预案包括临震应急反应和震后应急反应等情况。
  二、地震应急机构
  在学校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抗震救灾工作组、地震应急救灾队伍。
  (一)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
  指挥:校长
  政委:党委书记
  副指挥:中小学副校长
  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成员:保卫干部、各部主任、各年级组长、后勤大组长等。
  (二)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1.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主任:党委副书记
  副主任:保卫干部
  成员:中小学副校长、各部主任、各年级组长、后勤大组长等。
  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
  3.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向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
  (2)负责协调指挥各有关工作小组的工作。
  (3)开展震害损失调查,及时将灾情汇总、上报,为快速评估做准备。
  (4)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组成及主要职责
  1.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组成
  指挥:校长
  副指挥:党委副书记
  成员:中小学副校长、保卫干部、各部主任、各年级组长、后勤大组长
  2.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上级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受灾现场的抢险救灾指挥工作。
  (四)学校抗震救灾工作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1.地震工作组
  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中小学副校长
  组成:保卫干部
  主要职责:
  (1)根据市、区有关部门发布的震情预报,向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意见,并统一宣传口径。
  (2)依据市、区指挥部的震情评估和通报,向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防震减灾的建议措施。
  (3)做好震情的调查、汇总、上报,为震害快速评估做好准备。
  (4)开展地震知识和抗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避免地震谣言的发生。
  2.防病防疫工作组
  组长:后勤大组长(校医)
  组成:校医
  主要职责:
  (1)负责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控制传染病等的发生和流行。
  (2)调配防疫药品、医疗器械,保证应急使用。
  3.后勤保障工作组
  组长:后勤主任
  组成:后勤人员
  主要职责:
  (1)安排地震救灾物资的调拨。
  (2)接收、登记、保管和分配紧急救援物资。
  (3)调配恢复生产生活、重建校园的物资。
  4.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组
  组长:后勤主任
  组成:后勤人员
  主要职责:
  (1)组织抢修,保证教学设施及时恢复正常使用。
  (2)学校建筑物的处理与修复。
  5.治安消防工作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保卫干部
  组成:义务消防队成员
  主要职责:
  (1)学校内部重点部位的保卫工作。
  (2)救灾现场的保卫工作。
  (3)负责协调校园内部的防抢、防盗和消防救灾工作。
  6.交通运输工作组
  组长:后勤主任
  组成:学校专职司机
  主要职责:
  (1)征用、调动应急车辆。
  (2)保证救灾物资的运输。
  7.宣传教育工作组
  组长:党委副书记
  组成:中小学德育主任、副主任、教导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统一管理震情、灾情的宣传报道工作。
  (2)积极稳妥地开展防震抗震、地震应急及自救互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3)宣传在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师生的斗志,树立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决心。
  三、临震应急反应
  市、区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学校安委会领导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进入临震预报期,布置防震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和各自工作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应急反应
  1.召开安委会小组会议,通报震情,部署防震减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2.向上级报告地震动态和防震减灾措施。
  3.掌握地震动态并随时向各部门通报。
  4.检查学校各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情况。
  5.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控制舆论,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6.密切加强震情监视,并根据震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7.指挥部各工作组的协调工作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
  (二)各工作组的应急工作
  1.地震工作组
  (1)加强同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昼夜值班,随时了解震情,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
  (2)建立学校和上级单位震情联系网,建立报告制度。
  (3)积极开展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避免地震谣言。
  (4)做好灾害评估的准备工作。
  2.防病防疫工作组
  (1)准备防病防疫药品和有关物品,保证应急使用。
  (2)培训学校师生救护小组,向广大师生宣传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和有关防疫知识。
  (3)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后勤保障工作组
  (1)储备适当数量的生活日用必需品。
  (2)安排好地震救灾物资的调拨,优先保证医疗器械和药品。
  (3)准备适当数量的汽(柴)油和燃煤。
  4.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组
  (1)组织对学校内部供水、供电、燃气、燃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提出防止次生灾害的应急和救灾的具体措施。
  (2)组织检查危险房屋建筑的情况,协助有关方面监督检查对建筑物外悬挂物的拆除和其它易塌落物品的去除。
  5.治安消防工作组
  (1)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组织力量调配、现场指挥、疏散师生、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治安保卫工作。
  (2)对学校内部的重点部位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地震发生后,要确保它们的绝对安全。
  (3)要协助做好防止哄抢哄拿、造谣惑众和煽动闹事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安全保卫准备。
  (4)要做好防火的安全检查及消防救灾的准备工作。
  6.交通运输工作组
  (1)制定抗震救灾期间的交通运输工作方案,做好车辆调度计划。
  (2)做好备用车辆的检查、保养工作。
  7.宣传教育工作组
  (1)按规定及时报道有关震情的信息。
  (2)积极稳妥地开展防震抗震和自救互救的地震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四、震后应急反应
  震后应急反应分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和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三种应急反应。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在本地区发生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0级小于6.0级,或在邻近地区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对本地区造成建筑物破坏和少量人员伤亡,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地震。
  1.学校指挥部
  (1)立即启动“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
  (2)地震发生后,指挥部人员立即到指挥部报到,并进入抗震救灾指挥状态,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市、区指挥部指示,迅速指挥全校抗震救灾工作。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各工作组立即启动本预案并时刻保持与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
  (3)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上级指挥部;报告震情动态、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协助做好灾害调查评估工作。
  (4)组织实施紧急指挥和抢险救灾,指挥急需物品、物资的调动。
  2.学校指挥部办公室
  (1)随时与上级指挥部的联系并协调指挥救灾工作。
  (2)迅速收集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
  (3)协调校抗震救灾指挥系统、宣传和救援工作。
  3.校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
  若地震对学校造成严重损失,指挥部全体成员应立即到达现场,按预案职责实施抗震救灾指挥工作。
  4.校指挥部各工作组
  在校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依据各自工作组的职责实施抗震救灾工作。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在本地区内发生震级大于或等于6.0级小于7.0级,或在邻近地区内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对本地区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地震。
  1.学校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迅速领导指挥的地震应急工作,实施自救互救。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上级指挥部。
  2.校指挥部办公室、地震现场救灾指挥部、各工作组,按“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规定的职责,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下,全力以赴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在本地区发生的大于或等于7.0级,对本地区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和严重人员伤亡的特大地震。
  本地区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校抗震救灾指挥部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原则上按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