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莱芜市地震应急预案》和《莱芜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钢城区教育局地震应急预案》保证抗震救灾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灾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检查、督促应急预案的准备落实情况,负责收集震情信息、处理地震应急的日常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实施地震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校长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学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破坏性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员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学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
(二)学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职责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签发有关灾情、应急工作情况的上报的文件,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开展抢险救灾,向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
副组长:负责组织校长办公室准备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应急工作总结;组织召开校抗震救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负责领导后勤开展学校抗震救灾工作,做好安全保卫组及接待和后勤保障包括紧急用车、物资、设备的协调等工作。负责协调和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抢险搜救、救护等自救互救工作。
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在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定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报道,起草简报,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三)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除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以及培训教师以及班主任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学员疏散和学员伤亡统计、上报、安抚学员外,其他人员全部为抢险救灾组成员。
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
(2)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
(3)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4)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5)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四)应急疏散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所有上课培训教师、班主任
职责:
(1)当地震发生时,以谁上课谁负责和方便疏散为原则,负责组织学员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
(3)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人员,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疏散安置应急期的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五)安全保卫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
(2)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等等扑救工作。
2、学校办公室要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教师、学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经常通过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各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事件要经常开展训练;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组织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二、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三、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锅炉、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教职工、学员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四、震时应急行动
正在培训时,学员要在上课教师或班主任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墙角下。
学员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避雷针)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千万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教室后!
五、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指挥,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立刻集结待命。
2、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1)震波过后,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迅速撤离。培训时间:各班学员在上课教师的组织下按下列顺序立即撤出教室到规定地点避震,各教室同时进行,按“先近后远、先快后慢”原则从各教室有序撤出,为了便于组织,所有人员在安全后听从指挥一律到操场中央集合,学员按班级集合,教职工按所在办公室集合,班主任清点人数后向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协助镇委、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做好教职工和学员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教育局办公室及辛庄镇委、镇政府。 |